center
  Jiaxing University

center


1月 25年
院校概述 · 招生简章 · 公告汇总 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浙江省嘉兴市


  嘉兴大学(Jiaxing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是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入选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园。


嘉兴大学2024年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5月13日


根据《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做好嘉兴大学2024年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特制定本简章。

一、学校简介

嘉兴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省属高等院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被誉为中国有色行业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

学校建有梁林、平湖2个校区,占地面积1660余亩,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238万余册,电子藏书249万余册。下设17个教学机构,有附属医院9所、附属幼儿园1所。现有5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医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法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专业5个,省级师范教育创新工程项目入选专业1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朱经武教授为学校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为学校校长。现有教职工1730人,其中专任教师1189人,博士学位教师752人;有全职院士3人,柔性聘用院士11人,有国家级特聘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人才入选者、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有省级重点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入选省“鲲鹏行动”计划专家1人。

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省级一流学科7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等省部级以上平台15个。

二、招生专业

我校2024年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总计划为5人,具体招生专业如下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制

1

020101

经济学

四年

2

120203K

会计学

四年

3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4

100201K

临床医学

五年

5

101101

护理学

四年

6

120103

工程管理

四年

7

020301K

金融学

四年

8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四年

9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1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11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12

071202

应用统计学

四年

13

070302

应用化学

四年

14

081601

纺织工程

四年

15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四年

16

040106

学前教育

四年

注:最终招生专业和计划以上报联招办审核公布为准。

三、报名条件,报名流程,现场确认,资格审核和考试等情况

请考生按照《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的规定,完成报名及确认,资格审核和考试。

以上过程中需要咨询,请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

办公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69号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大楼。

联系电话:+86-20-62833628。

四、录取办法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规定进行录取。

五、入学

1.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来校报到,报到时间及相关要求以《录取通知书》上规定的为准。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获得批准。在规定时间内未报到又未请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2.新生入学后,学校将进行全面复查,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报到条件和录取标准以及弄虚作假、违纪舞弊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3.考生身体健康要求按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的规定执行,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学校可以不予以录取”、“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的,我校原则上按不录取执行。

4.新生入学报到时,所持出入境证件的有效期应与学习期限相适应。

六、培养与管理

1.学生在校期间,我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教港澳台〔2016〕96号)及嘉兴大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相关规定进行培养与管理。

2.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嘉兴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

3.学生应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和其他相关费用,收费标准与内地学生相同。

七、其他

1.学校华侨港澳台学生招生录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招生就业工作委员会讨论决定。

2.学校纪检监察室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督,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监督电话:+86-573-83642345。监督举报邮箱:jbyts@mail.zjxu.edu.cn。

3.本简章由嘉兴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若有与上级有关政策和规定不一致的,以上级有关政策和规定为准。

八、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嘉兴大学招生办公室

联系地址:嘉兴市广穹路899号嘉兴大学梁林校区

联系电话:+86-573-83640200    +86-573-83640000  

传真:+86-573-83642036

邮箱:248810354@qq.com

QQ咨询:248810354

学校网址:www.zjxu.edu.cn

本科招生网址:zsb.zjxu.edu.cn

本科招生微信号:zjxuzs




17 11/A
院校简介

资料来源: 嘉兴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嘉兴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省属高等院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前身之一的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起源于1914年,此后百年间数易校址、几更校名,曾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被誉为中国有色行业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于2000年与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嘉兴学院。其后,平湖师范学校、嘉兴卫生学校、浙江会计学校和嘉兴市粮食干部学校等四校相继并入嘉兴学院。2023年11月,教育部同意嘉兴学院更名为嘉兴大学。

  学校办学所在地——浙江省嘉兴市,地处东南沿海、长三角中心腹地,区位优势独特,经济发展活跃,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江南文化发祥地、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地,正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努力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

  2004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校视察指导,并在同年8月学校办学90周年校庆之际发来贺信,要求“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有特色、善创新的综合性大学,培养出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多年来,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全面服务国家战略实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推进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学校建有梁林、平湖2个校区,占地面积1660余亩,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238万余册,电子藏书249万余册。下设17个教学机构,有附属医院9所、附属幼儿园1所。现有5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医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法学等9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16900余人,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生14300余人。学校为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建设单位、浙江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入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园,连续多年在浙江省教育厅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列同类院校前列。

  坚持育引并举,着力构建一流高效师资队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朱经武教授为学校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为学校校长。现有教职工172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8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730余人;有全职院士3人,柔性聘用院士11人,有国家级特聘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人才入选者、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有省级重点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入选省“鲲鹏行动”计划专家1人。

  聚焦重点突破,着力构建一流学科专业布局。学校拥有省级一流学科7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在40余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已有18届联培研究生毕业。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师范教育创新工程项目入选专业1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1个、省级实验教学平台10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

  强化立德树人,着力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守牢红色根脉,建有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红船精神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浙江省教育系统党员教育基地,入选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校、浙江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浙江省高校文化校园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浙江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成果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原创红色话剧《初心》多次被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报道。学校学子先后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质奖章、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连续三届“浙江骄傲”、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浙江省杰出志愿者、浙江省第一届感动校园人物等荣誉。学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园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子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多项奖项。

  突出成果导向,着力构建一流科研创新高地。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等省部级以上平台15个。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10余项;承担省“鲲鹏行动”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1730余项,其中重大、重点横向科研项目1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0余项(含国家一级学会奖),其中主持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二等奖各1项。《嘉兴大学学报》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学报,“嘉兴名人与嘉兴文化”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

  广开合作渠道,着力构建一流开放办学格局。学校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产业、企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拥有中澳先进材料与制造研究院、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浙江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G60科创走廊产业与创新研究院、信息网络与智能研究院、三江·嘉化未来技术学院、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创新载体,被认定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第一批合作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172个校企合作项目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高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多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2018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学校与美、英、澳、德、日、韩等27个国家(地区)的80余所单位开展本硕连读、双学位攻读、交换生培养等合作,入选“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项目”合作院校。

  当前,学校正牢记习近平同志殷切嘱托,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秉承“方正为人 勤慎治学”校训,践行“求是求真求正”校风,守正创新、追求卓越,大力实施“1358”战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全力以赴建设有特色、善创新的一流应用型综合性大学。


资料来源:嘉兴大学
数据截至到2021年10月31日






center

center

center

center





面向港澳台招生院校鏈接





   本頁引用教育相關官網及大學官網一些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具體信息請以官網公布為準。



center

大學概況


中文名
嘉兴大学
外文名
Jiaxing University
简    称
嘉大
创办时间
1914年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类
学校特色
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主管部门
浙江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卢新波 ; 院长:陆军
专职院士数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院系设置
17个教学机构
本科专业
58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
校    训
方正为人、勤慎治学
地    址
梁林校区:浙江省嘉兴市广穹路899号(314001)
平湖校区: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钟埭街道宏建路888号
院校代码
10354
主要奖项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浙江省“平安校园”
全省高校“文明校园”
知名校友
潘功胜

嘉兴大学

嘉兴大学 - 流金歲月

「 方正为人、勤慎治学 」

版權聲明
 
註:點擊學校名稱進入院校本站主頁,查看院校詳情、报考公告、简章目錄等。(共計:428所,更新:2025年2月23日)

 

最新高考汇总

2025年
招生院校

2025年2月23日

2025年
本科生招生

2025年1月15日

2025年
研究生招生

2025年1月10日

2025年
报考指南

2025年1月10日
To Top